成都车展:价格放血,再加辣椒爆炒?

成都车展:价格放血,再加辣椒爆炒?

成都车展,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车展。

如果大家有印象,去年成都车展是2022年首个如期举行的A级车展,只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,车展在几天后就被紧急叫停了。


(资料图)

2022年的匆匆告别,让人倍感惋惜。

为了弥补这份遗憾,可以看到今年“智享蓉城,驭见未来”的车展主题,基本延续了去年“享蓉城· 促产业·驭未来”的基调。

其中更加突出“智能”的属性,以及“看见未来”的那份坚定感,再次向大家强调着智能电动车时代已经到来。

今年初举办的上海车展,除去达到万邦来朝的盛况外,还有一点备受关注的,也就是“新新势力”的集体缺席。

在资质问题讨论了4个多月以后,近来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下文。

首先在成都车展前夕,洛轲智能背靠着以扫地机器人业务起家的石头科技,终于上市了对标理想L8的极石01,这也是受资质问题困扰的部分企业里,最快完成产品上市的代表。

另外,据路透社报道,小米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资质批准,不过还需要工信部的资质准入。

至于集度,则在成都车展前更名为“极越”,根据此前官方吹风,极越01定价将对标Model Y,推出单/双电机版本,同时将标配双激光雷达及高通8295座舱芯片,最快或于10月推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极越01也低调参加了成都车展,是“新新势力”当中的唯一参展方。

相比于“新新势力”的低调,理想作为“老新势力”的头部企业,目前它已经吹响了大步向前的冲锋号。

此前理想宣布,今年要开通100座城市的NOA领航功能。

从落到实处来看,本次官方进一步说明是“100座城市的通勤NOA”,两者的差距多少让人意外。

根据规划,理想从9月起开始向早鸟用户推送通勤NOA的内测,首先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0座城市;10月将覆盖20座;11月提升至50座;直至12月完成100座城市的目标。

到明年Q2,理想希望将通勤NOA推送给所有AD Max用户,同时高速NOA则更早在Q1完成推送,只是AD Pro用户要等上更长时间了。

与此同时,理想宣布首款纯电车型MEGA将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,明年开启交付。

基于12分钟充500公里的5C超快充技术,理想除了希望能占据技术高地以外,官方还再次强调MEGA将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,不分能源形式、不分车身形式,打破高端纯电动车无法成为爆品的传统认知。

有意思的是,喊出向上进击的不只有理想一家,高合品牌及传播总经理徐斌在车展上说到——“高合要做中国保时捷”。

看来高合在6月跟沙特阿拉伯签署了56亿美元的合作交易以后,整个品牌身段要挺拔了不少。

只是让人遗憾的是,能站直了腰赚钱的新势力并不多,对于多数车企而言,“价格战”才是现阶段需要疲于奔命的主旋律。

在成都车展开幕前一晚,阿维塔“鸣枪”了。

参考官方表述,阿维塔品牌要坚定30万价格的底线,做到50万的配置和100万级的享受。

于是,阿维塔11鸿蒙版选了30万元的起售价。

在5000元定金的5倍膨胀金政策下,阿维塔11鸿蒙版最终是有2万元优惠幅度,也就是说实际起售价为28万元。

如果算上新车标配了电动扰流板、21英寸轮毂、Nappa真皮座椅、华为ADS 2.0高阶智驾系统等原本要另外选装的功能以后,实际上阿维塔11鸿蒙版是“增量又降价”。

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,阿维塔“血拼”了。

6月,蔚来通过剥离换电权益,一下降价3万元,于是在7月取得了突破2万辆交付量的佳人成绩;

8月,极氪没有太多沉浸在7月1.2万辆的品牌交付新高成绩当中,而是给主力车型001推出了最高优惠3.7万的政策,使其起售价低至26.9万元;

此外近一年多来持续引领风骚的理想,也在前几天传出了优惠消息。

据悉,理想在四川地区政府补贴金额1万元、5000元保养基金,以及江苏常州补贴8000元的政策下,综合优惠幅度达到1.5万元~2.3万元,此外其它政策还包括订车送swtich游戏机、2万积分等等。

新款岚图FREE,在增加纯电续航、百度阿波罗智驾、变得更运动风格的基础上,起售价下调到仅为26.69万元。

来到车展当天,作为中大型SUV、拥有800V架构的智己LS6宣布预售价为23万-30万元,另外飞凡F7宣布立减1.5万-2万元……

更多品牌跟进“价格战”,使得全市场进入到了烈性竞争的又一地步。

更好奇的是,在此背景下,引领上半年价格战的特斯拉,到如今已然陷入到被动出手的局面,它会怎样出牌呢?

新款Model 3上市见分晓。

怎样爬出“价格战”的泥潭?大家都不谋而合想到了个性车型——硬派SUV。

三年前,长城推出起售价不到18万的坦克300,一举吃到了加价火爆销售的行情。

三年后,长城又带来了预售28.5万起的坦克400 Hi4-T,以及预售16-19万元的哈弗猛龙,只是受瞩目程度已然今非昔比。

当下硬派SUV市场已经迎来剧变,一个是玩家变多了,另一个是大家都变得“带电”了。

作为后来跟随者,有的选择从低位切入,也有人试图高处入手、俯冲打击。

奇瑞先是在10万级推出了越野设计风格的探索06,接着在15万级带来了更硬核的捷途旅行者,至于纯电iCAR 03同样在跃跃欲试。

另外,作为越野老玩家的北京汽车亦不敢落伍,全新一代北京BJ40同样吹起了反击的号角声。

反观出自比亚迪的仰望U8、以30-40万预售的方程豹豹5,以及另一边以63.77万元起售的东风猛士917,它们的定位高度已经甩开了坦克品牌。

稍微可惜的是,启发了国内多数设计师的福特Bronco即便也来到成都车展,但并未受到太多聚光灯的关注。

在Bronco被淹没在一众自主品牌硬派SUV之下,中国车企也试图找到更多的突破口,于是,跑车方向成为了新的选择。

如果你觉得仰望U9、昊铂Hyper SSR这类百万级跑车离大众生活太远,名爵这边可以给到更亲民的Cyberster。

此前官方透露,Cyberster将定位在20万元级别,另外也有消息指出,新车或定价在23.98万-26.98万元区间。

20万级双门纯电跑车,全球唯一软顶敞篷+剪刀门,可实现3秒级破百速度,这样极致的个性玩物你受得了吗?

在新势力车企里面,除了有蔚小理这样的互联网跨界企业以外,还有一部分是从传统车企当中独立出来的新品牌,像极氪之于领克、飞凡之于荣威等等。

当企业资源和市场目光都聚焦在了新品牌以后,原本占大头份额的传统队伍该怎么办,难道它们就要跟新能源划清界线了吗?

答案显然不是。

今年吉利的动作不少,一方面是将纯电动品牌“几何”重新收编为吉利品牌旗下的产品系列。

另一方面吉利推出主打插混的银河系列,在银河L7拿出了比起宋PLUS DM-i更低的价格以后,来到成都车展,吉利银河L6正式开启预售,12.8万-15.8万元的预售价再次亮明了取代燃油车市场的决心。

沿着吉利银河的步伐,另一边的长安也推出了启源系列,其中提供增程和纯电版的启源A07,大概率将对长安旗下燃油车市场份额实现一定程度的平替。

另外,现时领克在全力推动08上市之余,官方还宣布了将于明年推出纯电动车型,这也是001被拿到极氪品牌以后,领克首次确认要推出纯电动产品。

而走在领克前面的还有荣威。

未来3年,荣威将投放8款“D”序列新能源车型,其中率先登场的是D7 EV及其DMH混动版。

传统品牌能做好新能源车市场吗?

在前些年发展的第一阶段里,我们看到先锋型用户的确更青睐于全新品牌。

但来到当下新能源的全面普及阶段之后,基于目前各车企重新将发展资源分配到原先作为主力的传统品牌,并且还同时打出了插电+纯电的组合拳,可预见传统品牌的春天亦不远了。

本届车展,乃至今年这8个月以来,有哪款国外品牌的新能源车型能让人眼前一亮?

似乎还未出现,没有能打的车型,自然也很难在车展上成为关注点。

当然关于“能打”的定义,可能各家的定义也会有些不同。

在中国市场尽失基本盘的起亚,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创下了历史最高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记录,并且营业利润率超越特斯拉,达到了全球整车企业的最高水平。

值得一提的是,EV6作为起亚首款基于E-GMP平台的纯电车型,该车在去年卖出了近8万辆。来到2023年以后,EV6和EV9在前7个月的批发销量超过了6.6万辆,同比增长32%。

在如此赚钱的背景下,难怪此前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自信说到,“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金,贴得起中国市场,本土企业有这些资金实力玩?你先烧死了,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”。

于是我们看到,起亚EV6以28.28万-41.98万元正式在成都车展完成上市。

价格能打吗?来晚了吗?边走边看了。

相比于起亚的淡定,作为豪华品牌的宝马反而多了几分“敬畏感”。

作为主力走量的全新iX1以29.99万-33.99万元完成上市,参照换代X1的28.89万-34.99万元,两者已基本做到了“油电同价”。

有意思的是,官方对于iX1的定价用词是“建议零售价”,看来宝马也很清楚自身在新能源车市场已失去了原本的“指导”地位。

对于国外品牌来说,由于产品规划的时间问题,当下确实很难拿出像样的车型来应战,于是选择从一些基础项来逐步完成自我革新,这点似乎也在成为主流。

除去此前大众集团宣布联手小鹏、智己共同造车以外,奔驰则在本次车展上宣布将建设自营超充站,最高充电功率达480kW,其中首个超充站将于10月在成都上线,其余站点在年内会陆续登陆北京、深圳等城市。

既然产品无法一下子填补上来,那么这时选择深耕内功也是可取的做法,只是对于多数国外品牌来说,这会是一段挺让人折磨的噤声期。

你看日系车、美系车在本次车展上带来什么话题了吗?

这个噤声期可能是短暂的,但也不排除是永久的。

随着近来北京现代卖出重庆工厂,目前在华仅保留一间北京工厂以后,我们大概清楚有些品牌可能不会再大力发展中国市场了。

年初的上海车展是3年多以来的一场国际汽车盛事,其时大家的结论是“让外国人看清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变化”。

来到4个月后的成都车展,鉴于中外车企的发声量对比悬殊,我们多少可以下结论说——“外国品牌躺平了”。

既然打不过中国车企,国外品牌没能力、也没必要再去做太多动作。

2023年成都车展,这大概是中国市场战局的一次“分水岭”。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